东港节庆帽子批发市场
㈠ 东港的交通
东港市境内有满族灯官舞 、东港剪纸 、大孤山庙会 等非物质文化。
满族灯官舞
满族灯官舞是依据满族传统节日--花灯节,改编成满族现代民间舞蹈闹灯官的。
“闹灯官”舞蹈,由一人装扮成灯官。身穿官服,头戴缨帽,另由一人装扮成灯官娘,身着红袄,两耳上挂着红辣椒,6个满族少女身着满族节日服装,手持丰灯,翩翩起舞,戏耍着灯官。灯官乘坐一台花轿,为便于表现,轿子是用一根扁担,轿夫抬着,灯官站、坐在轿杆上进行幽默、形象表演,灯官娘娘紧随轿旁,两人边覆边逗,配合默契,曲调满族特色强烈,演奏得抒情、流畅,是迄今满族民间舞蹈中最有风味、活力、美感的舞蹈。
满族剪纸
东港满族剪纸最早产于明朝末年。在一些祭祀和节庆活动中,满族妇女常常用树皮、动物皮等剪一些图案,张贴在活动现场,以此烘托祭祀和节日气氛。现在满族剪纸的材质也被 “新材料”所取代,剪纸的装饰性不断增强。每当逢年过节时,满族妇女们便会用纸剪出各种福字、寿字、喜字、花卉、鸟兽、人物等贴在窗户上、屋檐下。除此之外,剪纸在衣著方面也得以应用,许多鞋底、帽子、衣服、刺绣等的制作都是先以剪纸作为参考依据的。满族剪纸传承人有:东港市孤山镇的董宝君、新农镇的刘和秀
大孤山庙会
大孤山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是大孤山镇一年一度的庙会,说到孤山的庙会,据孤山镇志记载:“早在宋代就有庙会之举,庙会集会地址在下庙戏楼广场,规模鼎盛时期是在清代的乾隆年间,当时重修海神娘娘庙时,兴起了海神娘娘庙会和药王庙会,每年的四月十八天后宫举办民间娘娘庙会。 大孤山古建筑群
大孤山古建筑群,位于辽宁省东港市西部的大孤山南山腰,为清代中晚期建筑。有殿宇楼阁120楹,座落于山上和山下,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的布局,在平面上构成1个“寿” 字形。
山上建筑群由三霄娘娘殿、罗汉殿、玉皇殿、龙王殿、药王殿及钟楼等组成。在三霄娘娘殿后石壁上有3处泉水汇入1处,人称圣水。该处石崖罩顶,称“圣水宫”。
山下建筑群由天后宫、地藏寺、文昌富、财神殿、关帝殿和戏楼等组成,随山势高低构筑成阶层式院落。院落结构相同,均有悬山式门楼、三滴水牌楼、月亮门、垂花门、圆门等连贯穿通。均分正殿和配殿,由青砖灰瓦木架构成。屋脊饰有陶塑游龙戏凤、奇花异卉,顶端饰有大象、宝瓶、葫芦和仙人等,两端装饰鸥吻,垂脊饰有跑兽。砖墙雕有“二龙戏珠”“梅鹿青松”“八仙过海”等图案。
该建筑群为辽宁省现存的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为研究清代中晚期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1962年4月12日,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9月5日,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阳人洞穴遗址
前阳人古洞穴遗址位于东港市前阳镇山城子村白家沟后山腰上,是旧石器时代遗址。于1982年2月19日被发现,1982年5月至6月进行了发掘。洞穴内出土了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工具等遗物。两个人类化石具有黄种人的体质特征,接近中国北方人类型。遗址内还发现炭屑、烧土、烧石等用火遗迹。
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和黄色人种中的东亚人种体质特征提供了宝贵资料。1997年1月,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洼遗址
后洼遗址坐落于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子村后洼屯果园内台地上。后洼遗址出土的石雕龙1981年10月在丹东市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经碳十四测定,其下层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上层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在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有壶、碗、杯、石磨盘和滑石雕刻的动物等农业生产工具、生活陶器、手工工具和装饰艺术品。制作水平较高的是生活用陶、手工工具和装饰艺术品。1988年,后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港市境内有柞蚕、草莓 、优质稻米 、板栗 、梭子蟹 、黄蚬子 、对虾 、银鱼 等特产;其中:东港大米、东港草莓、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等五种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