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頓女裝畫像作者
A. 在國外使用美國總統的肖像做廣告是否違法
違法。
例如:模仿柯林頓做廣告違法嗎?
近來,一則在中央電視台和地方電視台頻頻播放的美容產品廣告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廣告畫面中,一位老總模樣的人士向「柯林頓」和「希拉里」推薦美國聯邦再清椿面部智能修復系統。「柯林頓」非常感興趣,還露出了他特有的噘著嘴的微笑。最後他拿著這套產品向人們揮手致意,登上了飛機……「柯林頓做廣告了?」不少觀眾首先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待在疑惑中定睛反復看時方才明白:廣告中的人物原來不是那位上屆美國總統,而是一個與柯林頓像極了的人,畫面中標明了廣告中的人叫「吉米」。於是,觀眾下一步的關注點便順理成章地移向了廣告內容——是什麼產品與大家開了一個玩笑?名人的廣告效應就這樣出來了……
如果僅從商業的角度來講,這實在是一次成功的廣告策劃——創意奇特,極富效應。從法律角度來看,這則廣告是否違法呢?
模仿他人形象做廣告是否違反廣告法的問題應當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做廣告的時候,廣告製作者的主觀意圖是什麼:再一個是廣告發布之後,廣告的受眾是怎麼認為的,從這兩個角度分析問題才能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從這則廣告看,它選擇的演員酷似柯林頓,而且與其同行的女士酷似希拉里,演員的穿著、打扮、行為舉止都像柯林頓,而且還露出柯林頓特有的噘嘴一笑。這些特徵構成廣告的核心內容,可見廣告製作者的意圖就是刻意用一個人模仿柯林頓,而且足以使受眾誤認為這個人就是柯林頓,這是從廣告製作者的主觀方面的角度分析出的結論。再從廣告受眾的角度來看,相信絕大多數人一看到這則廣告就會馬上聯想到柯林頓,而且會認為廣告上的人就是柯林頓。這則廣告雖然在演員旁邊打了個「吉米」字樣,但是,僅憑這兩個字難以淡化受眾的主觀認識,而且根據整個廣告的前後情節,由不得你不信。從以上分析來看,可以認定這則廣告在客觀上使用了柯林頓的名義或者形象,當然也就違反了廣告法。
B. 柯林頓來華時盛贊徐繼畲,他到底是個什麼人呢
徐繼畲,字健男,號松龕,山西五台縣東冶鎮人。生於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卒於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官至福建巡撫。這是一個和眾多晉商一樣具有長遠眼光的人。他的與眾不同在於,在鴉片戰爭給中國人帶來的驚魂未定中,他開始冷靜地思考並著手編寫《瀛環志略》。這是一本介紹世界地理的科普類書籍,系統地介紹西方各國的風土人情,從此開啟了中國人認識世界的窗戶。
其實,徐繼畲的文化自覺和當時許多的知識分子一樣,來源於鴉片戰爭後國門訇然洞開後給國人帶來的歷史屈辱。1837年,已過不惑的徐繼畲來到福建任職,面對這個有著漫長海岸線的省份,面對著浩瀚海洋外不為人知的新鮮事物,徐繼畲也如大清所有的官員一樣,沉浸在天朝大國的自豪中,沒有一點危機感。
徐繼畲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熱情贊譽以及他提倡的緩和外交策略,遭到在朝官員的不滿甚至憤懣,彈劾他「大張夷情」的奏摺接二連三地送到了咸豐帝面前。
徐繼畲被迫去職返鄉。
之後,雖然隨著中美關系的發展以及清朝洋務運動的進程,徐繼畲處境有所好轉,並且出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也即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高等學校首任校長,但終不得志。
沒有想到的是,居然在1873年,同治帝恩准其重赴「鹿鳴宴」,並加賞頭品頂戴。之不久,徐繼畲即病逝。
這個待遇對他來說,到底是對個人政績的肯定還是對制度的反思呢?這對他已經不重要了。而之後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知識分子關於「中學」與「西學」的爭辯,已經不可阻擋地展開了……
C. 英國童話作家王爾德
在他安息處的墓碑上,王爾德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的確,他是當之無愧的戲劇家。在他事業的頂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幾部大戲,如《溫德摩爾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時絕唱。
說到「才子」,早在王爾德為世人所知之前,年僅二十四歲,他的詩作就榮獲大獎;在他短短的創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歲),行文演論,無處不是智趣橫生。然而他事業的起飛,風格的形成,可以說都源於童話,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問世之後,人們才真正將他視為有影響的作家。英國《典雅》雜志將他和安徒生相提並論,說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稱「完美之作」,整本童話集更是純正英語的結晶。
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快樂王子及其它》(包括《快樂王子》、《夜鶯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誠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這本書立刻轟動一時,書的作者也成了人們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話集問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話:《少年國王》、《小公主的生日》、《漁夫和他的靈魂》和《星孩》。這部書並未像王爾德的第一本童話那樣立即受列歡迎,而是漸漸地,特別是在王爾德死後,才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集。
1885年和1886年,王爾德的兩個兒子先後出生,當了父親的王爾德在和兒子們耳鬢廝磨之中一定獲得了許多靈感。他的兒子後來回憶說:「(父親)有時會躍在育嬰室的地上,輪番裝成獅子、狼、馬,平時的斯文形象一掃而空……玩累了時,他會讓我們靜靜聽他講童話故事,講冒險傳說,他肚子里有講不完的故事……」童心是童話的源泉,所以童話和兒童有不解之緣;而童話引申出的意義,卻可以和保有童心、樂於幻想的成年人共鳴。
王爾德很追求語言的表達效果,他的童話,講述性的特點很強。看他的童話,猶如聽著琅琅上口的敘述,韻律無窮。幾乎所有和王爾德熟識的人在回憶他時,都會提到王爾德無以倫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話,每每讓人覺得,這位生活在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偉大作家,依然在和我們娓娓交談,而我們被他的談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聽過他講話的人一樣。
機趣和戲劇性,幾乎孿生於他所有的童話中,也是他童話最吸引人的地方。王爾德善於用華麗的筆法和生動的比喻造成機趣的描寫風格,而他每一篇童話所貫穿的善良與美麗形象所經歷的變遷——心的破裂與死亡,以及其中的對抗和沖突所產生的戲劇性的效果--緊緊扣住讀者的心弦。王爾德將人性的至美歸於至愛,像《快樂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夜鶯與玫瑰》中的夜鶯。幾乎每一個童話都有一個因為至愛而變得至美的形象,體現了王爾德追求理想藝術的初衷,無愧為這位「為藝術而藝術」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爾德給兒子講《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來。兒子問他為什麼哭了,王爾德說,真正美麗的事物總會使他流下眼淚。
兩部童話集在許多方面有區別,體現了作者風格的轉變。第二部童話文體更趨華麗,《聖經》體的代名詞出現得更為經常。王爾德強調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復寫的方式來描寫現實,也是對摹擬生活的當代藝術的反彈。不過有時這種「反彈」稍嫌太過,使得故事節奏變慢,失去了應有的明快生動。
有誰會想到,這位19世紀最偉大的英國文學家,在臨死的時候竟會一文不名,連房租都得由朋友代付?王爾德的一生經歷了大起大伏,時而如日中天,時而一落千丈。這位不齒於摹擬生活,追求理想藝術的文學家,卻發現自己的童話《快樂王子》驚人地預寫了自己的一生。
無數後來的學者試圖評價王爾德的功過,我想引其中的一評作為歸結:「他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更多於屬於維多利亞那個時代。現在,遠離了那些丑聞,歲月肯定了他最優秀的著述,他安靜地來到我們面前,傑出而高大,講著寓言和哲理,歡笑而又哭泣,如此娓娓不絕,如此風趣不俗,如此確鑿不移。」(理查得-伊曼)
D. 有什麼可以了解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書推薦一下
柯林頓《我的生活》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自傳「my life」中,以一種引人注目的坦率方式,展現出一個在年輕時代便已決定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政治上的天賦、以及對非比尋常的繁重事務的承受能力貢獻給公眾服務的全球領袖畫像。本書是最完整、披露最具體細節、以及對總統任期內種種事務做出最微妙陳述的報告,也是柯林頓認為自己的工作及理想對美國及全世界都產生正面影響的最佳證明。
對於歷史真相的渴望使我們總是期待那些曾叱吒風雲的領導人的敘述,即使我們心裡清楚,他們說的也未必就是真相。此次人們對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回憶錄《我的生活》的期待就是最好的例證。我們知道,在柯林頓八年的總統任內(1993-2000年),世界格局處於後冷戰時期到發生9·11事件的一個新的轉型期。美國經歷了戰後少有的強勁增長,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空前壯大。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或對國際政治有重大影響,或至今仍存在「懸疑」的事件,前者如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對戰後國際關系准則挑戰因而頗有爭議的科索沃戰爭,後者如當初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的「萊溫斯基丑聞案」。人們熱切地想知道這些事件最主要的當事人柯林頓在多年後對此的解秘,或辯解,以及他對自己在這段歷史進程中的功過評介。此外,作為一名倍受公眾喜歡的總統,作為一個典型的「美國夢」的實現者,柯林頓從一介無名小子到美國總統的成長道路也是人們非常想了解的。所有這一切,再加上書商成功的操作以及媒體的渲染,造成了人們對《我的生活》空前的期待,以至於本書還未正式出版,就已憑其在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預定量登上了圖書排行榜的首位。這在歷屆美國總統回憶錄的出版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這本書勾勒出一個偉大的國家/國際級人物圖像,揭露了他的聰敏與矛盾,充滿了迷人及洞見。這一切,都將由柯林頓無可取代的真實聲音,公開、直接地呈現。
傲人的政績、惹人側目的私生活,想了解美國近代最重要的一位政治人物,本書非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