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宜爾女裝
㈠ 天下諸侯宜為君者,唯魯侯爾文言文翻譯
天下的諸侯中適合做君王的,只有魯國的諸侯。
㈡ 四言古詩
1、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2、龜雖壽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3、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譯文: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4、國風·鄭風·子衿
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
5、葛覃
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譯文:葛草長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黃鸝上下在飛翔,飛落棲息灌木上,鳴叫婉轉聲清麗。
葛草長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織麻忙,織細布啊織粗布,做衣穿著不厭棄。告訴管家心理話,說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內衣洗干凈。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㈢ 介紹《詩經》的詩歌
《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今譯】
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道路險阻迂迴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中沙洲。
【簡評】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漾漾於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餘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盪,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於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雲:「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於「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雲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每讀到此,不由喜之,嘆之,怨之,哭之!
【在詩經中我最喜歡這首,我怕自己的語言匱乏玷污了他的美,所以直接從網路上搜索來給你咯】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敲鼓聲音響鏜鏜, 鼓舞士兵上戰場。 人留國內築漕城, 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 要去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 系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簡評】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書寫的是最普通最常見的愛情,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有人煙的地方找到。
年少的時候,總渴望轟轟烈烈,生生死死的愛情,總覺得愛就要愛得天地動容,山河失色,所以從古至今都有人會唱「死了都要愛」;忽然有一天,年華不再,容顏老去,所有光環腿色,才會發現愛情也許平平淡淡才是真,能看著對方慢慢變老,實乃是萬幸。所以中國古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這是多麼深的感嘆,我以為,這是中國人對待愛情最精道句子。
㈣ 螽斯門的來歷
螽斯門來歷源自典故《詩經·周南·螽斯》:
螽斯羽,詵詵(shēn)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hōng)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yī)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白話譯文
蟈蟈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
蟈蟈張翅膀,群飛嗡嗡響啊。你的子孫多又多,世代綿延長啊。
蟈蟈張翅膀,群聚擠滿堂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和睦好歡暢啊。
詩中描述了螽斯聚集一方、子孫眾多、蟲鳴陣陣的景象。皇宮內廷西六宮的街門命名為螽斯,意在祈盼皇室多子多孫,帝祚永延,與東六宮的麟趾門相對應而取吉瑞之意。
(4)唯宜爾女裝擴展閱讀
在紫禁城內,螽斯門西二長街南門,南向,北與百子門相對。1開間琉璃門,宮門兩扇,門外東為純佑門,西為嘉祉門。南經如意門通養心殿,明代建。清延明舊。現建築完好。
清末,宣統皇帝溥儀為了騎車方便,將內廷部分街門和院落之門的門檻鋸掉,其中包括螽斯門。鋸下的門檻兩端做出榫頭,殘留的兩段門檻上再分別鑿出卯眼,每到夜晚封門上鎖之時,須將門檻裝回原位,以保門禁的森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螽斯門
㈤ 寓意健康平安的詞或詩句有哪些
1、天保定爾,俾爾戩谷。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先秦:佚名《天保》
譯文:上天保佑您安寧,享受福祿與太平。所有事情無不宜,受天百祿數不清。給您福氣長久遠,唯恐每天缺零星。
上天保佑您安寧,沒有什麼不興盛。福瑞宛如高山嶺,綿延就像岡和陵。又如江河滾滾來,沒有什麼不日增。
2、朝寄平安語,暮寄相思字。——清代詩人黃遵憲《今別離》
譯文:早上寄出保平安的信,傍晚寄出思念的書信。
3、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唐代:岑參《逢入京使》
譯文: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4、破情思晚砧鳴,斷愁腸檐馬韻,驚客夢曉鍾寒。歸去難,修一緘回兩字報平安。——元代詩人顧德潤《醉高歌帶攤破喜春來·旅中》
譯文:而清冷的曉鍾聲,又無數次驚破了我的夢,再也無法入眠。要回家是那樣的艱難,我只能寫一封信,報上「平安」兩字,以撫慰家人對我的惦念。
5、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先秦:佚名《螽斯》
譯文:蟈蟈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蟈蟈張翅膀,群飛嗡嗡響啊。你的子孫多又多,世代綿延長啊。蟈蟈張翅膀,群聚擠滿堂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和睦好歡暢啊。
㈥ 三國大將趙雲是男是女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縣西北)人。先從公孫瓚,時劉備亦在,與趙雲深相結納。公孫瓚攻擊袁紹,派劉備出征,趙雲為騎將,後因對公孫瓚失望托詞兄喪,離去前與劉備曰:「終不背德也。」
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盪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後劉備入蜀,留趙雲於荊州,領留營司馬(相當於警備隊長),專司內務,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時發生的。
隨後由諸葛亮帶趙雲朔江而上,入平益州,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翊,護也,還是一名護衛統領性質的將領。而當時留任荊州的關羽官拜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馬超左將軍,假節。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黃忠是後將軍,關內侯,連魏延都已是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趙雲與他們就官位而言,尚差一大截。
劉備稱帝後,關羽已沒,馬超為驃騎將軍,來鄉侯,涼州牧。拜張飛車騎將軍,西鄉侯,領司隸校尉。黃忠已亡,魏延左遷鎮北將軍,都亭侯。次年,方升遷趙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永昌亭侯,後又遷任鎮東將軍,才與魏延平級。後一直未有升遷,倒是在孔明出祁山街亭之敗時,趙雲親自斷後,幾路兵馬中唯趙雲一路未曾有損失,然而回軍後也因此次戰役失敗,還被貶為鎮軍將軍,後卒於任上。時魏延已是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所以趙雲終其一生,其位始終不能與關、馬、張、黃相提並論,連魏延都未能超過,他的「五虎上將」純粹是徒有虛名。不過,我認為趙雲的能力與功績與關、張、馬、黃相比,一點也不遜色,甚而有過之。
一是功績武略。
劉備在袁紹手下時,密遣趙雲私下募得數百人,稱劉左將軍部曲,而「紹不能知」。行事周密之至。
後與夏侯敦戰於博望,生擒其將夏侯蘭,又稟劉備說夏侯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史曰「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長阪之役,劉備「棄妻子南走」,而「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又劉備入川,「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原因是「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所以命趙雲為留營司馬,後來「夫人慾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再救了一回阿斗,使其免了淪為人質的厄運。
在劉備與曹操爭漢中時,趙雲於漢水大敗曹兵,先主稱贊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
而街亭之役後,諸葛亮問鄧芝:「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鄧芝說:「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從以上幾事,可見趙雲一身是膽,武功計略,不亞於關羽等人,只是無緣統軍征戰而已。
第二是他的為人及思維堪稱先公後私,敏於時事,而且甚為周密。
在荊州劉備平南方諸郡時,「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范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因辭不許。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雲無纖介。」
後來定益州,「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圍地桑田分賜諸將。雲諫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再就是關羽身死後,劉備大怒,整軍東下,趙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而街亭之敗後,因趙雲所部是唯一全身而退的,諸葛亮要把軍資余絹分賜將士,趙雲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正因為如此,陳壽將趙雲與關、張、馬、黃共列為一傳,是為《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也把趙雲加工誇張為五虎上將,以此彰顯趙雲的武功及品德,其實都是相當公平和得人心的。
在三國的大將中,關羽神勇,張飛驍勇,趙雲智勇,馬超英勇,許褚則是匹夫之勇,無一不是個性鮮明的。而我們對趙雲的認識,就表現在「智勇」二字上。
我認為,趙雲的智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奔走四方,賢臣擇主
古城聚義,趙雲正式投奔劉備,當時的趙雲說:「雲奔走四方,擇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遇,大稱平生,雖肝腦塗地無恨矣!」此句概括了他坎坷的人生追求之路:他本是袁紹轄下之人,因見袁紹無忠君愛國之心,所以投向公孫瓚,但公孫瓚也不是個能共圖大事的人,於是就借口兄長去世,還鄉去了。後來袁紹滅了公孫瓚,趙雲才跟隨劉備的。劉備對趙雲也早就有了惺惺相惜之意。劉備初見趙雲時「便有不舍之心」;徐州解圍後,趙雲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趙雲辭公孫瓚歸鄉,劉備握手言別,殷勤叮嚀。趙雲感動地說:「雲終不敢背德也。」
所以公孫瓚死後,「……袁紹屢次招雲,雲想紹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後欲至徐州投使君,又聞徐州失守,雲長已歸曹操,使君又在袁紹處。雲幾番欲來相投,只恐袁紹見怪。四海漂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地,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藉此安身。近聞冀德在古城,欲往投入,未知真實,今幸得遇使君。」在此時的趙雲心裡,早就認定劉備這個追隨的對象了,所以非劉備而不投,不遇明主,寧願落草為寇,佔山為王。這也印證了書中多次提到的一句話:「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趙雲的慧眼識明主,這在三國英雄中是很了不起的。
同時,劉備、諸葛亮對於智勇雙全的趙雲也是很器重的,在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借東風之後是依靠趙雲接應的;劉備外出常帶趙雲護身。劉備到東吳娶親時,諸葛亮也放心地將保衛工作交給趙雲,而趙雲也不負重望完成諸葛亮的計謀,趙雲與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以及西涼名將馬超、老將黃忠同列「五虎上將」,連一向目中無人的關羽也認為:「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於吾相並可也。」可見他對趙雲的信任非同一般。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叮囑趙雲說:「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至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由此可見,除了諸葛亮,劉備也把後主劉禪托咐給了趙雲。「看覷」一詞表現出劉備對趙雲的重視。劉備對趙雲,的確有很深的知遇之恩,這是不容懷疑的。
趙雲晚年於成都病故,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追謚為「順平候」。這個封號算不得什麼,可這個身經百戰的猛將竟然得以善終,並且一世英名從未受挫,這一點上,同為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則遠不及他。
二、沙場征戰,威名遠揚
建安十三年,曹操取荊州,劉備被曹操追趕,在當陽長坂坡血戰,劉備大敗,棄下妻小南逃,不見了趙雲。突然糜芳跑來說:「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龍是吾故交,安肯反乎?」果然,趙雲在千軍萬馬之中救出甘夫人,又懷抱幼主殺出重圍,使二人得脫於難。當趙雲雙手把劉禪遞上時,劉備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對於劉備的這個行為,羅貫中借史官之詩評價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男擲馬前。」實在是無限的感激無由表達。
相對於徐庶的離去,《雲別傳》與《資治通鑒》里對於趙雲在長坂坡的表現,重點描述的也都不在於趙雲的勇,而在於趙雲的忠。但長坂坡還是成為趙雲的成名戰。在長坂坡中趙雲先後救出陷入敵陣的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殺夏候恩奪得名劍青虹,殺曹洪部將晏明,夏候淳部將鍾縉,鍾紳,力戰焦觸、張南、馬延、張合四將,在曹操軍中來往沖突,如入無人之境,共斬曹營將士五十餘名,當時曹操亦贊曰:「真虎將也!吾若得這員大將,何愁天下不定乎?可速傳令,如子龍到處,不要放冷箭,要捉活的。」曹操這話,一方面是為趙雲的沖出重圍做鋪墊,一方面借曹操的珍愛之情,體現趙雲的勇猛無雙。
此後,公元二一一年,趙雲入川,沿江西上江陰,與諸葛亮會師成都。攻克成都後,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公元二一九年,黃忠在定軍山因劫糧被魏將徐晃圍困,趙雲於漢水營前往接應,沖入曹軍重圍,救出黃忠,後在漢水拒曹軍,佔得曹軍營寨,劉備稱他「虎威將軍」。公元二二三年,升中護軍,征南將軍,封為永昌亭侯,再遷為鎮東將軍。公元二二五年,南蠻叛亂,趙雲、魏延為大將隨諸葛亮征討南蠻,趙雲斬殺三洞洞主之首金環三結。公元二二八年隨諸葛亮北伐,在鳳鳴山與西涼魏將韓德一家作戰,趙雲刺死長子韓瑛,刺倒四子韓琪,射死三子韓瓊,生擒二子韓瑤,後再刺殺韓德,威震諸軍。而此時趙雲已是年過七旬。公元二二八年,鄧芝與魏國主帥曹真對陣,兵少敵強,在箕谷失利,但由於趙雲召集部眾,固守陣地,不至大敗。撤軍後趙雲被降為鎮軍將軍。諸葛亮因馬謖失守街亭而撤兵,趙雲、鄧芝斷後。趙雲抵擋郭淮,刺死蘇喁,殺退萬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失。」
趙雲無疑是一位萬人敵的猛將,但他一生中參加的戰役並不多,有機會與之交手的名將並不多,所殺的名將則更少,這一點與關羽、張飛相比就遜色多了。但他每次出場都是在敵強我弱的情形之中,都是在萬分緊急時以弱勝強,斬殺敵軍將領如切瓜一樣的自如。所以給人一種驚天動地的強烈感受。這也是趙雲歷來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之一。
三、固守氣節,謹慎穩重
趙雲平生處事謹慎,考慮周到。平定貴陽時,太守趙范被迫投降,卻擺出一個美人計,要把其嫂嫁於趙雲,以此來籠絡趙雲,被趙雲當即嚴辭拒絕。並說:「吾既與汝結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當時有人好心的勸他接受,連玄德也勸他說:「今日大事已定,與汝娶之若何?」趙雲仍然婉言拒絕了。後來趙范果然判逃,趙雲卻不受牽連。
在荊州劉表處,蔡瑁設計害劉備,劉備飛馬跳過檀溪。趙雲出城尋找,正遇到蔡瑁,急問:「吾主何在?」瑁 曰:「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趙雲是謹細之人,不肯造次,即策馬前行。遙望大溪……只見隔岸一帶水跡。雲暗忖曰:「難道連馬跳過了溪去?」乃拿守門軍士追問,皆言劉使君飛馬出西門而去。雲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軍歸新野。從「不肯造次」、「暗忖」兩處就可見趙雲心細如發。如果當時就因為找不到劉備而和蔡夫人的親近之人鬧翻,劉備在荊州就立即呆不下去了。
建安十六年,劉備統率大軍入益州,趙雲留在荊州,領留營司馬。當時劉備夫人孫氏即是孫權之妹,驕橫自大,常率吳兵官史縱橫不法。劉備認為趙雲有威信,定能夠整齊內部紀律,所以特命他執掌宮內事務。
孫權聞聽劉備出征,就派船隊到荊州去迎自己的妹妹——孫夫人還吳,把阿斗也挾帶走了。趙雲急急趕上大船,在張飛的接應下,奪回阿斗,又立了一次大功。這就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趙雲截江奪阿斗的故事。阿斗到吳,就會成為交換荊州並進一步要挾劉備的有力人質,而孫夫人當時還是劉備的夫人,又不能犯上做亂。所以只能奪回阿斗,對孫夫人則只能夠以禮相待。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他的勇武和見識的獨到之處。
四、大處著眼,無私少欲
趙雲在大原則上是把握得很緊的。劉備平定益州時,許多人都建議把成都的住宅和城外的園地分賜給有功將士。獨有趙雲反對。他說:「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爾。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為私愛也。」這種見識,比起那種「老子出生入死,為的是什麼來著?」的人,相距何止千萬里!在奪取一方根據地後,趙雲表現出了他的大局意識和政治意識。因為他的觀點有利於爭取民心,有利於政治上的長治久安,說的在理,所以劉備當即就欣然同意。
再有一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大局著眼。在關羽兵敗身死後,劉備痛恨孫權,傾全國之兵,要討東吳。趙雲當時苦諫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最終兵敗,落了個白帝城託孤的下場。
五、勇敢鎮定,大將風范
公元二一九年,即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與曹操爭漢中,趙雲與黃忠劫糧,黃忠過期不回,趙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雲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陣,且斗且欲卻。公軍敗,已復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
街亭之戰,是魏蜀以後局勢順逆的一大關鍵,如果蜀國能勝就能扭轉不利的局勢而直逼長安。諸葛亮親率大軍進攻祁山,令馬謖為先鋒,而令趙雲、鄧芝率少數兵馬,虛張聲勢,由斜谷進兵,原來由斜谷進入關中路近,而由祁山一路,卻遠了好幾百里,諸葛亮是想來一個大迂迴,出其不意,直搗長安之背。魏將曹真以為蜀兵主力都在斜谷,於是親統大軍迎截。趙雲兵少,當然無法前進;不料馬謖在街亭慘敗,蜀軍主力被迫後退,損失重大。獨有趙雲、鄧芝全軍而還。這種勇敢和鎮定,也是人所難及的。事後諸葛亮問鄧芝:「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鄧芝說:「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趙雲有軍資余絹,諸葛亮讓他分賜給將士,趙雲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庫,須十月為冬賜。」諸葛亮對此大為贊揚,趙雲的謀身謀國,公忠審慎,可見一斑。
如果諸葛亮把趙雲和馬謖對調一下,也許以後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這里我們還應看到,雖然趙雲勇冠三軍,且智勇雙全,但他其實一直都沒有得到真正的重用。這一點前文在介紹他的經歷中就提到過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也是本文試圖分析的一個方面。
我認為,趙雲的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沖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卧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霉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議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么?「征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趙雲是政治斗爭失敗者。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將默然,只有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只得大喜從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了。
沒有野心, 不懂得鞏固自己的勢力,沒有自己的親信家將,在那亂世之中,廣張羽翼是何等重要得。關張自成一黨,家將眾多,如關平,周倉等,馬超世代公候,投劉備時又是帶者全部家將,黃忠曾為長沙太守,親信也肯定不少。獨有趙雲是單槍匹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輕了。
為官清廉。從劉備,孔明幾次欲大賞趙雲,趙雲不受或分賞諸軍,可見趙雲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沒錢籠絡家將,估計他也是蜀漢那些貪官的眼中釘。我在想,若是蜀漢統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話,恐怕趙雲更不好過。
第三個原因是趙雲時運不濟,投劉備時,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期,根本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劉備都是是寄人籬下,因此趙雲屢屢充當警衛長的角色。等到劉備開始有兵可用了,已經是十數年後了,誰都習慣了趙雲警衛長這一職位,因沒有統兵經驗,蜀漢又將領眾多,自然也就沒有統兵機會了。一直到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將可用了,才派趙雲為主將上陣。那時的趙雲,已經是滿頭白發了。
趙雲不卑不亢的性格,淡泊的為人處事及某些方面的政治主張與劉備相左,使得他不是很得劉備的歡心。盡管他忠勇無比,才堪大用,但是他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里描述的那樣。最有力的佐證是,劉備在成都成王時,群臣上表漢獻帝,署名的第一位是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以下是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法正、李嚴等。趙雲的名字是「等」在這一百二十人之中,劉備封關、張、馬、黃為前後左右四將軍,卻只封了趙雲一個翊軍將軍。到劉備稱帝時,上表勸進的甚至沒有趙雲的名字,稱帝後的劉備急於伐東吳為關羽報仇,而趙雲又以「賊是曹操,非孫權」相諫阻,更是與劉備意見相違拗。趙雲的地位始終未能與關、張、馬、黃並列過,陳壽在《三國志》里將他並入《關、張、馬、黃、趙傳》也是因為他功高而抬舉他的,且趙雲傳也排名最後。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五虎上將的排名也照《三國志》而行。一直到毛宗崗父子校訂《三國演義》時,才擅自把趙雲挪到了馬超、黃忠之前。
建興七年,即公元二二九年,趙雲於成都去世。後主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大將軍姜維等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故謚號曰順平侯。
趙雲死後,其子趙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為牙門將,隨姜維軍中,戰死。趙雲曾在大邑防守。故後主敕葬於銀屏山麓。大邑趙雲墓位於大邑縣城東1公里的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泅周有石砌女牆,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僅順平侯趙雲墓」七篆體大字,兩側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我們中國人歷來相信「蓋棺定論」,這副對副可以做為對趙雲一生的最好的評價吧。
㈦ 宮斗服裝~~要那種公主的~~
這個是本人曾經用過的,絕對是公主。要給我加分哦!
【澹澹色薄羅短衫,衣襟兩側有束帶鬆鬆地在胸前打了個結,餘下雙帶隨意垂下,迎風而舞。發線則挽成三轉小盤鬢,微向右傾,上面插著一支鏤空雕花水晶釵,鬢下飾兩多薔薇,鬢邊兩縷散發似不經意垂下,薄如蟬翼。 】
【身著淡紫色上衣,素白色的煙羅紗裙上一條華麗的鵝黃色帶子系成一個優美的蝴蝶結,長長的青絲隨意的飄灑在肩頭,挽了一個細巧的流雲髻,插了一支茉莉羊脂小簪,潔白的流蘇如畫般的抹在烏黑的發絲上,踏著蓮花小碎步,來到了御花園】
-【略施粉黛,身著簡單的淡藍色宮服,宮服上綉著幾朵蓮花,穿著簡單,但卻不失華貴的氣質。膚白如新剝鮮菱,雙眉修長,眉目間隱然有一股書卷的清氣。一張臉秀麗絕俗,腰間束著一根雪白的織錦攢珠緞帶,頭發鬆散的挽起,輕輕地在宮里散步,彷彿畫上畫的仙女般,櫻唇不點自紅,盈盈含笑。】
【著藍色拖地長裙,裙腳一隻粉蝶停落在一隻百合中。身披紫紗,顯得清澈透明,亦真亦幻。雙眸淡淡,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俏鼻高挺,薄唇淺紅。肌膚似雪。頭上三尺青絲,兩縷披在胸前,剩下的在頭上挽成飛雲髻,斜暫一支銀月釵,釵上垂下水晶串成的吊墜,整個人看起來素雅而又不失氣質。】
【滿頭青絲被鏤空雕花的芙蓉玉環箍起,別了兩只玉簪花在頭側,分外清麗秀雅。全身只得一個獨山透水白玉鐲作為裝點,玉料受沁成牙白色,玉鐲外沿薄,近孔壁漸厚,琢磨圓潤。】
-【一襲淡藍色的垂地長裙,袖口處朵朵俏美典雅的菊花愈發襯得一雙柔荑纖長白皙。如玉的耳垂上帶著淡藍的琥珀墜,皓腕上的流雲似水鐲碰撞一起丁玲作響。淺粉色的絲絛系在腰間,平添一分嬌美柔弱。蟬翼般的烏輕紗愈頗顯靈氣,殊不知也在不經意間多了一份嬌弱。頭上綰了一個溫婉的流月髻,斜插兩支鑲嵌了夜明珠的簪。柔順潤滑的三千發絲如瀑布般涌下,更顯清逸飄俗。】
【一襲淡藍宮衣設工巧妙,衣襟巧縫細碎邊花,夢幻的藍,呈淺的粉,攜睦如景,雖做工精細,但在著百花爭奇宮中,卻略顯平凡,美艷如斯。秀發輕挽美人舘,斜插單只玉簪,清秀典雅。黛眉巧化宮妝淺,嫵媚動人。口若含珠丹,同簪系晶瑩耳墜,淡妝點點,迷煞旁人。】
【淡紫色宮裝,只是袖子做得比一般的寬大些,迎風颯颯。腰身緊收,下面是一襲伸紫色白玉蘭的長裙。梳簡單的慵妝髻,戴了幾星乳白珍珠瓔珞,映襯出雲絲烏碧亮澤,斜斜的插著一枝海棠滴翠珠子的碧玉簪,一張漂亮的瓜子臉,小巧挺拔的鼻子,柳葉般彎彎的眉,薄薄的嘴唇,臉上略施胭脂水粉,艷兒不嬌,清兒不俗,那濃密的青絲柔順的放下來,垂落在肩上,清麗可人。】
【一身茜素青色的衣服,纖細而如雪般的手臂,上戴翡翠手鐲,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描柳彎眉,臉抹胭脂,唇點硃色,頰沾亮粉。】
【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腮邊兩縷發絲隨風輕柔拂面憑添幾分誘人的風情,而靈活轉動的眼眸慧黠地轉動,幾分調皮,幾分淘氣,一身淡綠長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無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間煙火 】
【一襲透著淡淡綠色的平羅衣裙,長及曳地,無一朵花紋,只袖口用品紅絲線綉了幾朵半開未開的夾竹桃,乳白絲絛束腰,垂一個小小的香袋並青玉連環佩,益發顯得她的身姿如柳,大有飛燕臨風的嬌怯不勝。發式亦梳得清爽簡潔,只是將劉海隨意散得整齊,前額發絲貌似無意的斜斜分開,再用白玉八齒梳蓬鬆松挽於腦後,插上兩枝碎珠發簪,餘一點點銀子的流蘇,臻首輕擺間帶出一抹雨後新荷的天然之美。】
【一襲淡藍宮衣設工巧妙,衣襟巧縫細碎邊花,夢幻的藍,呈淺的粉,攜睦如景,雖做工精細,但在著百花爭奇宮中,卻略顯平凡,美艷如斯。秀發輕挽美人舘,斜插單只玉簪,清秀典雅。黛眉巧化宮妝淺,嫵媚動人。口若含珠丹,同簪系晶瑩耳墜,淡妝點點,迷煞旁人。】
【淡綠色的長裙,袖口上綉著淡藍色的蓮花,銀絲線勾出了幾片祥雲,下擺密麻麻一排藍色的海水雲圖,胸前是寬片淡黃色錦緞裹胸,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細致烏黑的長發,披於雙肩之上,略顯柔美,有時鬆散的數著長發,突然由成熟變得可愛,讓人新生喜愛憐惜之情,大大的眼睛一閃一閃彷彿會說話,小小的紅唇與皮膚的白色,更顯分明,一對小酒窩均勻的分布在臉頰兩側,淺淺一笑,酒窩在臉頰若隱若現,可愛如天仙。】
你看夠不夠,我還有呢!
㈧ 二十首很短的古詩,短一些,急求
短的古詩如下:
《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畫》
唐代: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詠鵝》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春曉》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贈劉景文》
宋代: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㈨ 中庸疑問中引用的詩經都有哪幾首
(一)《詩》雲:「鳶飛戾天 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中庸·第十二章(知物)》)
解讀:
《詩經·大雅·早麓》說:「老鷹高飛至藍天,魚兒跳躍入深淵。」意思是說中庸之道,上能高達九宵,下能及於深淵。
(二)《詩》雲:「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中庸·第十三章〈篤行〉》)
解讀:
《詩經·豳風·伐柯》說:「砍伐木材來製作斧柄,砍伐木材來製作斧柄,斧柄的樣式就近在眼前。」手持著斧柄作為樣品模式去砍伐木材來製作斧柄,斜著眼睛就看得見,但是因為沒有用規矩衡量尺寸,總覺得新舊斧柄相差甚遠。所以君子要用合乎人道的原則去治理眾人,直到他們改正錯誤為止。
(三)《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中庸·第十五章(齊家)》)
解讀:
《詩經·小雅·棠棣》說:「夫妻相愛感情深,猶如琴瑟齊彈秦。兄弟相處意融洽,全家和睦樂陶陶。家庭和樂萬事興,妻子兒女皆歡欣。」孔子說:「這樣,父母就會感到順心如意了吧!」
(四)《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中庸·第十六章(齊家)》)
解讀:
《詩經·大雅·抑》說:「鬼神之降臨,不可預測其行跡,怎麼可以懈怠不恭敬呢?」鬼神的行跡本來是隱匿虛無的,但其功德又那樣明顯,從隱微到明顯,至誠的德行就這樣掩蓋不住!
(五)《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第十七章(知天)》)
解讀:
《詩經·大雅·假樂》說:「賢明快樂周成王,美德顯赫真輝煌。安民任賢皆適宜,天賜福祿永安享。上天保佑周成王,不斷賜福興周邦。」所以說,道德高尚的人必然會承受天命而成為君王。
(六)《詩》雲:「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中庸·第二十六章(博學)》)
解讀:
《詩經·周頌·維天之命》說:「上天的定理運轉深遠,而且永不停止。」這大概是說天之所以成為天的道理。「嗚呼,難道還不明顯,周文王的品德多麼高尚純潔!」這大概是說周文王之所以被尊謚為「文」就是因為他的高尚純潔的品德永不停息。
(七)《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
解讀:
《詩經·大雅·烝民》說:「既明理又機智,這樣才能保全自己。」這句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八)《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中庸·第二十九章(明辨)》)
解讀:
《詩經·周頌·振鷺》說:「他在本國不被人憎恨,來到朝廷也不被人厭惡。早起晚睡勤於政事,美譽永久受到贊揚。」君子沒有不先做到這樣而後才譽滿天下的。
(九)《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讀:
《詩經·衛風·碩人》說:「裡面穿著錦緞,外面罩著麻紗衣。」這是因為討厭錦衣的紋彩太鮮艷了。所以,君子為人處世的哲學在於:外表暗淡低調,而其內心美德才會日漸彰顯;小人為人處世的方式是,外表明顯張揚,而日久天長便會日漸消亡,君子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平淡而含意深刻,外表簡朴而富有文采,外表溫和而富有哲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要先從自己做起才能教育別人,知道細小的事情會演變成重大事件。果能如此,就可以躋身於品德高尚的聖人行列。
(十)《詩》雲:「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讀:
《詩經·小雅·正月》說:「魚兒雖然潛伏在深淵,仍然清晰可辨。」因此,君子在內心深處反省自己而不內疚,也就問心無愧。可見,別人做不到像君子那樣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君子在獨處時能嚴格要求自己吧!
(十一)《詩》雲:「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讀:
《詩經·大雅·抑》說:「看你單獨在室內,心地光明磊落問心無愧。」所以說君子即使沒有行動,也抱著恭敬的態度;即使沒有言談,也能顯現出誠信。
(十二)《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鐵鉞。(《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讀:
《詩經·商頌·烈祖》說:「祭者默默作禱告,此時不再有爭論。」所以君子不需要賞賜,百姓也會受到鼓舞;君子不必發怒,百姓就會比看到刑戳還要害怕。
(十三)《詩》雲:「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平天下。(《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讀:
《詩經·周頌·烈文》說:「大力宣揚先王的品德,諸侯全都會效法。」所以君子篤實恭敬先王,天下就會太平。
(十四)《詩》雲:「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輏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讀:
《詩經·大雅·皇矣》說:「周文王心懷高尚品德,不厲聲訓斥人。」孔子說:「用大聲訓斥去感化百姓,是捨本逐末。」《詩經·大雅·烝民》說:「美德微妙如鴻毛。」鴻毛雖然微小,但也有可以類比之物。《詩經·大雅·文王》說:「天生萬物皆有其自然規律,無聲無味才真微妙。」這才是達到最高境界。
㈩ 詩經里短的有哪些
頌 一般都不太長,但是因為表示大多祭祀什麼的喜歡的人少
舉幾個例子
維清
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
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等等,都很短
風還好,比較短的也比較多
甘棠 螽斯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實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實命不猶!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騶虞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於嗟乎騶虞!
雅,基本就沒什麼太短的(貌似……)